来源于三联周刊的某篇关于为什么戒不掉奶茶的文章,虽然我理解这篇文章有一定程度的自嘲、夸大和幽默成分,但是这篇文章揭露了一些我所不了解的群体行为,让我对这个事情本身产生了探究的好奇
星巴克和奶茶有何不同?星巴克是在大部分城市交通枢纽和商圈获取一杯出品稳定的现磨咖啡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因此我手机APP文件夹分类里星巴克甚至在出行里而不是在餐饮里,同时可被麦咖啡肯德基全家711等替代(然而对于星巴克本身定位而言是一个矛盾,当今消费者对星巴克的定位正在和星巴克创始时候的公众空间产生越来越大的偏差,有一些消费者去星巴克不喝咖啡不聊天,端着茶就走)
定价微妙,相对而言算贵但是茶饮比星巴克便宜(差异化?星巴克定位导致?)消费降级导致星巴克人流向喜茶是肯定说不通的,喜茶也不算便宜,那么只能解释为社群转移或者说星巴克的社会化营销不那么偏向年轻人。
作为一个这辈子没喜欢过奶茶的人我对这种心态产生了好奇,我决定调研一番奶茶乃至网红食品这东西,
如何定义网红食品:首先,他是网络相关,那么网红离不开内容营销和网络推广,这里的营销和推广可能是来自第一方(卖家)也可能来自第三方(商圈,联盟,平台),甚至可能来自非利益相关方(纪录片?)
网红食品分类:新瓶旧酒(如脏脏包),标题党(丧茶),特色服务(木屋、太二酸菜鱼、海底捞)
特点:好看(甚至不一定是食品,也有可能是店面,从星巴克到喜茶),记忆冲击(外观,名字,服务特色),排队,
如何让网红食品持续性的红?这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学问题,中国餐饮业倒闭率看网红食品出现的诱因。可能总的来说还是要好吃,品类单一打出特色是一个点,如果要做跨界不砸牌子也是难点
网红食品店回头率如何?会员体系,不一定纯粹靠网红(餐饮业基本操作)
网红店生态考察,网红食品生存持续性,大部分不长,倒是喜茶生命力比较顽强,是否不应该把奶茶分类分入网红食品?
竞品的相互促进效应?比如x茶之间互相促进。
一通整理,可能是:
- 用户侧主观能动:
- 小资心态(小布尔乔亚)使用体验到底算不算小资的一部分,打肿脸充胖子心态
- 同调行为(其实还是从众),迷信排队?从众分级效应(自创词汇),朋友的带动比陌生人的带动要值钱很多(这个叫啥来着)
- 猎奇心理(老子就是要吃一次)
- 装逼需求(AKA,景观效应,你凝视朋友圈的时候,朋友圈也凝视着你)
- 商家侧观念灌输和捏造概念:新时代消费主义荼毒。
- 第三方角度,商圈引流需要,影视娱乐音乐作品有心无意的推广效应
列几个相关话题的讨论或者说是参考:
- https://m.digitaling.com/articles/45533.html
- https://mp.weixin.qq.com/s/PHjGhujugVFsdOxYY-m3VQ
- https://www.pingwest.com/a/108503
- https://mp.weixin.qq.com/s/TEwMW0rJrD5oO39tcwDhdg
本文原本想写成一篇深度讨论,无奈时间有限加上睡眠质量堪忧,记录夜间随想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那么仅仅记录只言片语,证明我思考过,调查过。
人总是听过想过说过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starduster.me/2019/01/17/why-people-love-online-celebrity-food/
本站基于 Creactive Commons BY-NC-SA 4.0 License 允许并欢迎您在注明来源和非商业使用前提下自由地对本文进行复制、分享或基于本文进行创作。
请注意:受限于笔者水平,本站内容可能存在主观臆断或事实错误,文中信息也可能因时间推移而不再准确,在此提醒读者结合自身判断谨慎地采纳。